成都桦妆造型艺术学校助力央视《古韵新声》化妆造型
发布时间:2023-03-24 浏览:1540
俳优舞,玩杂耍,舞火龙,打铁花,千百年前成都人的春节好戏连台,群艺行乐。
2023年1月21日,央视大型原创文化节目《古韵新声》春节节目落地成都金堂五凤古镇。
这期节目由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经济传媒中心拍摄制作,成都桦妆造型艺术学校22名师生负责化妆造型。
桦妆代小蓉老师、行歌老师带队,紧密配合央视和成都台的主创人员,认真解读剧本,分析人物和场景,特别是对历史人物妆造、发型、配饰进行深入研究,在现场一丝不苟,精心塑造。主创人员评价:桦妆造型的师生们,专业度强,还原度高,敬业精神和造型技能值得称赞!
师生们从人物的服饰文化和发饰特点入手,塑造了男女老幼数百个人物,体现了群艺行乐、琴棋书画、春联拜年等诸多民俗,让人们穿越千年、梦回大明…
上下五千年,历朝历代各有造型特点。具体到《古韵新声》“群艺行乐”的造型,代小蓉老师和行歌老师要求化妆师们做到了“五要五不要”。
1、人物色彩要艳丽夸张,不要平铺直叙。拍摄夜戏,更要光鲜亮丽。
2、要还原历史,不露破绽,人物从头到脚,符合史实。
3、老年人造型,要端庄稳重,不要像村夫村妇。
4、女子要温婉柔美,小孩造型要活泼可爱,有春节的喜庆感。
5、青年男子要风流倜傥,不要猥琐小气,显示出阳光帅气,高大灵活。
再现明代的成都春节,离不开当时当地的历史背景、季节背景,离不开人物发髻、面容、服装、配饰的整体打造,更离不开对四川明朝的政治文化背景的正确把握。抓住时代特点、人物特点、装束特点,我们才能知其然、更知其所以然。通过《古韵新声》的创作实践,桦妆的同学们加深了对历史知识、文物知识以及化妆技巧的学习,真正做到古为今用,还原历史,再现人物。